未来空天的新战场:融钱、省钱、商业化

企业
2024 12-28 17:38:49
分享

“商业航天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它实际上处于一种因不完整供应链与较高期许相互拉扯而产生的撕裂式阵痛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处于早期的行业来说,需要的并非某一家企业独领风骚,而是业内业外共同发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动行业发展壮大。”

“判断一项事物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以及其是否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它能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

“创新应是创造新机会,而非抢夺既有市场,关键要创造新消费场景。”

“企业生存发展的三个重要手段: 融钱、省钱、商业化。”

……

2024年12月19-20日,第16届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沃兰特航空合伙人、董事黄小飞,控维通信联合创始人/CTO赖海光,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创始人石红,氦星光联董事长谭俊,航宇伺服总经理郑华义,创业邦研究中心副主编刘岩,在题为《未来空天的新战场》的焦点对话中,带来精彩分享。以下为焦点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后发布。

image.png

刘岩:空天是当下热门赛道,与人工智能并驾齐驱,备受资本青睐,也是国家近两年大力扶持的领域。我们将其称为“新战场”。此次我们邀请到了空天领域五家细分方向的领军企业代表,有请大家简要自我介绍。

郑华义:我是航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华义。伺服对于火箭和飞机而言,好比方向盘和汽车的关系,伺服是真正掌控方向盘的关键产品。就像我们平常坐飞机时看到飞机翅膀上的舵面在动,而驱动舵面偏转的舵机设备正是我们公司的专业研发制造的领域。

谭俊:我是氦星光联的谭俊。我们公司是专注于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中的卫星激光通信、无线激光通信及其核心部组件的设备供应商和通信服务商。

石红:我是来自合肥零重力飞机工业的石红。我们公司目前拥有三款产品:其一为电动固定翼飞机,这是一款用于初级飞行员培训的新能源飞机;其二是正在取证阶段的多旋翼无人驾驶载人eVTOL飞行器,也就是智能垂直起降的航空器,初期它将服务于低空旅游观光领域,未来会应用于短距离的空中交通出行;此外,我们还在研制2.5吨级、6人座的倾转 eVTOL飞行器,其主要定位是服务于空中交通。

赖海光:我是控维通信的赖海光。2016年,我在解放军理工大学任教,同年离开学校后,便与几位伙伴开启了创业之旅。截至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专注于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卫星通信地面系统和终端,主要市场方向是应急通信服务。同时,我们也看到未来面向 C 端存在更多机会。

黄小飞:我算是低空经济领域的一名“老兵”了,也是连续创业者。如今在沃兰特航空,我们公司专注于低空经济飞行器的研发生产,目前只有一款产品VE25,这是一款能够载6个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它能实现5分钟飞行20公里,单座成本仅20元。我们坚信,随着成本大幅降低,低空经济飞行器必将走进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

刘岩:如今,我们所处的赛道不仅热度极高,而且在政府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下,低空经济已成为众多地方的标配项目,在座的各位也都成了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其热门程度不言而喻。接下来,我们不妨把重点放在探讨整个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上。

郑华义:我和团队核心成员都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在这一行从业20年了,一直从事长征系列火箭等大国重器伺服系统的相关工作。在行业内,尤其是民营企业中,我们处于头部位置;我们覆盖了一多半的头部火箭公司客户。在无人机领域,我们瞄准的是吨级及以上的运输机,并且已经为中航工业的两家企业配套并成功首飞。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不太乐观,但我们公司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我们完成了 A轮、A+和 A++轮融资,融资额将近8000万,公司今年的订单7000万,收入在4000 到5000万之间,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谭俊:氦星光联从事卫星激光通信载荷产品制造,为包括星网等星座运营公司提供激光通信终端载荷。目前,我们已经在轨三颗卫星激光终端,并成为三体星座的战略合作伙伴,累计交付35台激光终端载荷产品。表面上看,商业航天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它实际上处于一种不完整产业链与对商业航天较高期待相互拉扯而产生的撕裂状态。无论是火箭供应商、卫星供应商还是载荷供应商,商业航天领域都还很不成熟。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以传统体制内的模式来完成高可靠产品,但尚未实现以商业化、性价比为主导,以及允许一定失败、注重良品率的生产模式,这是供应链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看下游,下游客户对整个行业降本增效都抱有极大期待,相比于SPACEX,下游认为在卫星数量、卫星单公斤发射费用以及制造成本上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天然认为商业化公司能快速极大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上下游之间的巨大拉扯,下游客户理所当然地认为价格应该降低,而上游供应链却缺乏时间和技术沉淀来迭代产品。在此过程中,便形成了全方位的“卷”,不仅在技术上,还在成本上,贴钱竞争在我们这个行业随处可见。不过,我们坚信这个行业将会高速发展,而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必然是那些在技术创新以及核心供应链生产把控方面表现最为优秀的企业。

石红:零重力飞机工业主要从事新能源主机业务。在载人新能源航空器这一相对较新的赛道中,此类航空器尚未大面积进入市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个时期,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各类条件、规则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维持其运行的环境都还不成熟。我个人感觉eVTOL主机行业的竞争并不激烈,甚至谈不上真正的竞争。我和沃兰特小飞总很早就是好友,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深感认同,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处于早期的行业来说,需要的并非某一家企业独领风骚,而是业内业外共同发力,毕竟单独一家企业很难让整个行业兴起,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动行业发展壮大。

黄小飞:我们坚信,这个赛道规模庞大,凭借中国广阔统一的市场,以及东南亚这片腹地,再将视野拓展到中东地区,足以让众多优秀企业在此共生共荣,蓬勃发展。判断一项事物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以及其是否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它能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过去,每当谈及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每隔三四年就会有人宣称春天来了。但实际上春天始终未到,根源就在于行业的痛点未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这个行业存在三大痛点:一是 “头痛”,即安全问题,航天领域向来对安全敏感度极高;二是 “脚痛”,也就是起降点稀少,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三是“心痛”,尽管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但行业参与者却苦不堪言,长期回报难以达到社会平均资本回报水平。而电动技术将这三个问题一举攻克,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引发了成本从3万多降至 3000、单座成本低至60块钱的十倍变革,同时垂直起降功能解决了效率问题,能够从人们身边直接起飞。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促使国家将其定义为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新的表述是 “新增长引擎”。所谓引擎,即发动机之意,这意味着它已被视作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过去一年,我们成功签订了订单,并且完成了6轮融资,即便资本市场环境不佳,但我们依然明确了自身精准的定位,在困境中稳步前行,做好该做的事情。

赖海光:卫星通信其实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这个行业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依据卫星的通信频段差异,能够简单地划分为窄带和宽带,以横坐标来表示,纵坐标则用于区分用户,上方是专业用户,下方是普通用户,如此便划分出了四个象限。传统的卫星通信基本上集中在第一和第二象限,主要是为专业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第三个象限在去年之前是不存在的,即面向普通人的窄带卫星通信服务。去年随着Mate 60的发布,我们发现普通人也能使用卫星通信了,在没有地面信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通信连接。不过我们觉得这部分市场并非我们的“蛋糕”,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手机厂家业务的延伸,所以今年大家可以看到小米、VIVO、OPPO等各种手机品牌都具备了卫星通信能力。然而在这个行业中,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就是第四个象限——面向普通人的宽带卫星通信设备,目前在中国这一领域尚属空白。我们设想它可能的应用场景,比如汽车、无人机、消费类终端。我们认为近几年行业变化显著,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极为广阔。但目前它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在于卫星通信的产业链,国内这一产业链尚不成熟、不够发达。虽然我国工业基础雄厚,但无法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不过当需求发生转变、量逐渐增大时,这个产业会迅速跟进。相信这个市场和行业会走向成熟,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刘岩:作为创业者,接下来有一个堪称 “灵魂拷问” 的问题,那就是商业化落地的问题——要怎么赚钱?特别是在当下整个生态链还不太成熟的状况下,我们要如何自我造血并生存下去?

郑华义:我们公司创立的头三年都没有进行融资,直到今年6月份,才开启第一笔融资资金,而且仅用了大概4-5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8000万的融资额。就目前来说,我们立足的方向是在商业火箭领域,为一些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所服务的火箭客户,瞄准的都是未来要制造比前段时间发射的长征12号还要大的火箭,对标的是spaceX猎鹰九号甚至是更大的火箭。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前景良好的赛道,往行业的高端走,而不是一味的去卷,没有了合理的毛利,生态链破坏了,企业将无法生存。另外,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在降本增效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像供应链成本的控制,我们把控得很好。在确保技术和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从产品架构革新上下功夫,同时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去控制综合成本,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全新的运营思路。

谭俊:在商业航天领域,我们最终的用户是一致的,其中最大的用户当属中国星网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就氦星光联而言,商业航天业务在全公司的占比仅略超30%,其余部分来自我们的衍生产品。我们专注于卫星激光通信以及核心的上游组件研发,对于可能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技术点,均坚持自研。公司创立至今已有3年,团队规模接近150人,其中大部分是研发人员,这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培育原本不够成熟的供应链。我们不应仅局限于商业航天这一个赛道,而要向外拓展,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实现自我造血,并衍生出迭代产品,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石红:从公司生存的核心战略看,降本增效、聚焦产品与为客户创造价值等方法与各位嘉宾较为趋同。但就我们公司发展定位而言,创新应是创造新机会,而非抢夺既有市场,关键要创造新消费场景。在公司运营中,我们更关注不做什么,这体现定力。创业三年多,我们面临诸多诱惑,深知资源精力分配的重要性。总之,从保持战略定力、规划产品到结合自身能力与行业共成长,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理由和长期战略。

赖海光:我们公司成立于2017年,当时我们的团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完整打造卫星通信地面系统的团队。公司成立之时,恰好赶上国产化浪潮,市场有了强烈的需求,却又缺少能提供相应产品的企业,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时机,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幸运的。展望未来,鉴于这一波国产化的重大机遇仍有很多,还有十几个行业尚未完成替换,且正在进行更换,我们希望借助这个机会积累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在技术上始终确保先进性,在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接近甚至在某些特定地方超越了国外系统;二是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在生产制造环节,我们要将中国强大的产业能力引入卫星通信行业。目前我们很幸运,也希望利用当下的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黄小飞:我们靠三个手段生存发展:一是“融钱”。全力融资,今年我们完成了6轮融资。经历过“寒冬”的人,会本能地多给自己加一件衣服,让资金足以支撑产品商业化。二是“省钱”。由于经历过寒冬,我们特别善于省钱,我们花了同行1/3的钱,把飞机做到类似的进度,我们做到相同的进度,跟国外同行业企业比我们只花了1/10的钱,1/10的时间,两个相叠加,造就了现在的沃兰特。三是“商业化”。拿更多地订单和更高效率的交付是商业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们还面临着更大的难关。我们半条命在供应商合作伙伴那里,半条命才在自己手里。我们现在引导我们的股东投向我们上游、供应链,投向我们下游的运营企业。目前,我们2/3的股东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布局了,这是我们非常欣喜看到的,希望大家多支持中国供应链的发展。

刘岩: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今天,我们邀请到的都是极具实力和韧性的优秀创业者,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汲取了许多力量,也深受鼓舞。诚然,目前整个产业链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满怀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政府、各类投资机构携手共进、抱团取暖,共同将产业做大做强。再次感谢在座的各位!

image.png

关于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

2024年12月19-20,第十六届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在成都举办。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为指导单位,睿兽分析为数据支持平台。大会官方指定用车为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个性品牌方程豹汽车豹8。

“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是准独角兽企业的年终盛会,始于2009年,致力于发掘出一批未来1-3年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未来独角兽企业。作为独角兽的挖掘者、创新的探路者,大会连续十六载颁发《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累计评选出1289家高成长企业,如美团、小米、滴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泰格医药……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其中有106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91家企业被并购,105家成为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CrossingtheAlps——行者无疆”为主题,继续揭晓“2024年度投资人”《2024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2024硬科技创变者50强》,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洞察》,携手未来独角兽、硬科技创变者奋楫前行。 更多未来独角兽、硬科技榜单,以及实时科创数据、产业图谱尽在睿兽分析。

image.png

The End
好一二三网hao123.biz网站成立于2007年3月21日,网站关注最实时的文章,教育资讯,教育录取,高考分数线信息,企事业单位招聘资讯